小众水果走俏,你会尝鲜吗?

分享到:

小众水果走俏,你会尝鲜吗?

2025-08-05 15:43: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黄皮、龙宫果、嘉宝果、蛇皮果……不少爱吃水果的消费者发现,无论是在线下超市里,还是在线上购物软件里,市面上出售的新奇小众水果越来越多了。这些水果味道咋样?买的人多吗?种起来难吗?……关于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优稀水果研究室主任陆育生:

  黄皮隶属芸香科柑橘亚科黄皮属,是热带亚热带常绿特色水果。黄皮果实风味独特、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除了鲜食,黄皮还可以加工成果脯、果酱、果汁等。近两年,黄皮仙露、黄皮奶茶等茶饮产品的推出,令黄皮被更多人知晓。

  除了味道好,黄皮还具有消食理气的功效。在两广地区,人们称其为“正气果”。近年来,通过各种分离技术,人们已从黄皮的不同部位提取出生物碱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多种功能活性成分。

  为什么这种好吃又健康的水果,没有成为大众水果呢?种植地域有限、产业发展缓慢是重要原因。

  黄皮原产于中国华南地区,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它不耐寒,冬季有霜雪的地方不宜种植,商业规模化栽培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等地。

  过去,黄皮一直以屋前房后零星种植为主,产业发展缓慢。近年来,黄皮作为优稀树种逐渐受到果农青睐,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例如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就将黄皮产业发展为当地的特色支柱产业,建设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但从整体上看,黄皮产业发展还远滞后于其他特色水果,目前市面上黄皮果的供给总量还是比较少的。

  我们作为技术专家,在助力黄皮产业发展上,一方面是做品种改良,选育新品种;另一方面是进行高效栽培技术的研发,并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来帮助果农提高产量和果品品质,实现产业提质增效。

  黄皮的知名度高了,销量广了,种植户的收入就增加了。最明显的变化是,近几年郁南县无核黄皮的收购价格,提高了一倍多。过去很多不愿意种黄皮的果农现在也加入进来,大家都抢着种。可以预见,今后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黄皮也有可能成为更常见的大众水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果农方方:

  我的果园种植了四十几亩黄皮,年产量大概有12万斤。现在七八月份,正是黄皮上市的季节,也是我们最忙的时候。

  我们的销售渠道主要在线上的电商平台,售价在每斤20元左右。目前,日均销量能到3000斤至5000斤,收益还是很不错的。

  我们这边种植黄皮的规模不算很大,很少有采购商会来大批收购。过去单纯依靠线下卖给水果批发市场,收入并不高。后来,我们改变了销售思路,通过电商平台售卖,做成熟以后收入就增加了很多。

  线上销售黄皮能成功,主要还是得益于现在快递物流很发达。黄皮的果皮很薄,不耐运输、保鲜期短。新鲜的黄皮如果没有做好保鲜防护,运输超过48小时,口感就会很差了。但现在,通过冷链物流,运输的障碍基本不存在了,很多地方甚至能当日送达,保证了黄皮的口感。快递费用也不算很高,都是消费者能够接受的。

  在线上购买黄皮的消费者中,有一些是北方的顾客,可能被社交媒体上的分享帖“种草”了,会好奇黄皮鲜果的味道、口感,下单之前最关心不同品种酸甜度差异等问题。还有一些顾客,老家是两广地区的,到外地生活以后吃不到这种水果了,比较想念,会去线上平台搜有没有卖的。我想不管是哪里的顾客,只要果子的品质好,就能吸引他们成为回头客。

  盒马热带水果采购人员俞斌:

  为增加商品品类的丰富度,在盒马的线下门店和线上APP经常会上架一些小众水果,以给用户提供更多选择。

  对比较新奇的水果,我们筛选的方向主要是两种路径。

  一个是关注目前市场上比较热门的品类。比如近两年黄皮茶饮比较火,网络上关注度逐渐走高,我们就着力开发了黄皮鲜果的销售。基本流程是先在产地找到合适的采购基地;然后研发保鲜方式,缩短物流链路,比如针对果子的特性,在空运过程中做好保湿、降温,保证运输途中不损伤果品的新鲜度;最后进行上架,推广销售。

  另一种选品方式是在做常规大品类基地走访时,开发当地的小众单品。例如近两年我们销量非常好的泰国龙宫果,就是“顺手”发掘出来的。

  泰国的榴莲、山竹都是很热门的水果,我们在泰国采购过程中发现,当地的榴莲果园里会混种一些龙宫果的树木。这种水果口感类似于荔枝与龙眼的混合,很有特色,并且在国内是很少见的一种单品。于是我们就开始研究,进口龙宫果是否可行。

  后续,我们与航空公司达成合作,定制水果包机业务,实现了龙宫果从泰国产地直飞国内的物流链路,在确保鲜果品质的前提下,将这款产品在国内推广了起来。目前,泰国龙宫果已在盒马销售了3年,每年旺季都是供不应求。

  对于是否要引进一款小众水果上架,我们进行研判的首要标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去判断大家是否会对它感兴趣,再判断整个供应链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比如水果的产量是否稳定;水果经过长途运输后在门店上架时,还能否保持最佳口感;在不同城市,消费者对不同水果的偏好是否有区别……这些都会影响一款水果是否会成为货架上的商品。

  所谓的小众水果,只是目前消费者对它的认知度少一点,它整体的供应链还不够完善。但这些情况都会随着种植技术、运输技术以及消费者的喜好不断变化。我们作为销售方,也会紧跟消费趋势,来调整销售策略。(记者 李贞)

  《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付子豪】

【编辑:葛成】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经济新闻精选:

换一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举报邮箱:jubao@chinanews.com.cn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